2022国际瑜伽日中印人文交流论坛在昆举行

当天下午,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中印人文交流主论坛以及三个平行分论坛,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执行院长陈婕主持召开中印人文交流主论坛。
作者 卞秀红
01 8
专家学者在中印人文交流主论坛上发言。

6月21日,2022年国际瑜伽日暨中印人文交流系列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在云南昆明举办。当天下午,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中印人文交流主论坛以及三个平行分论坛,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执行院长陈婕主持召开中印人文交流主论坛。

主论坛上,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二级研究员段钢介绍了瑜伽在中国的发展状况,瑜伽健身功能获得更多认可,市场保持迅猛发展势头,课程产品迭代创新也不断加快,但瑜伽运动的社会化发展也面临现实困境。他建议,通过加快建设健身瑜伽的标准规范,加快健身瑜伽的人才培养,积极发展健身瑜伽的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健身瑜伽的科学研究,健全健身瑜伽的行业管理等对策,完善瑜伽社会化发展的治理架构。

印度辨喜瑜伽大学校长、印度瑜伽协会副主席、国际瑜伽日专家委员会主席甘德拉表示,瑜伽的目的是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使世界所有国家成为一个互爱、热情、和谐、和平和健康的美好大家庭。瑜伽对于深化中印两国的文化合作关系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应对两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上,期待中印两国通过瑜伽交流继续带动双方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加力指出,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快速发展经济、大幅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都希望利用宝贵的战略机遇实现各自的美好愿景,希望中印两国能够真诚交流,携手合作,以文为桥,以心为舟,共同推进人文交流和其他各项往来,为实现各自的光荣与梦想、为亚洲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印度德弗文化大学校长、国际瑜伽文化精神节主席潘迪亚表示,近两个世纪以来,科技迅速发展,人们不断追求科技的极限,却忽略了内心满足和灵性的极限。很多人内心充满混乱、困惑、不满、恐惧和幻灭,只寻求外部手段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人类内心永久性的、实质性的转变。这种意识的转变就是瑜伽探索的核心,真正的瑜伽将为生活提供方向、目的和意义,是平衡内心与外界的最好方式。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明认为,中印作为搬不走的邻居,应该回顾往昔,以史为鉴,继续推动高质量的人文交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中印之间都是无法脱钩的。中国学者要在深入认识印度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取之所长,采用平和平等的态度,建立相互借鉴、协同发展的关系,共同开创中印人文交流的美好未来。

印度观察家基金会(孟买)前主席、新南亚论坛创始人库尔卡尼表示,瑜伽是印度带给世界的礼物,它起源于印度,但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瑜伽是整体健康的一部分,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情感健康和精神健康的结合,可以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和平。印度也可以帮助中国的传统养生文化——太极在印度流行起来,这种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有着无限潜力,可以帮助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印关系。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利君表示,从长远看,中印两国和平共处、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是大趋势,这需要两国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民心相通,为互利合作创造条件。医学是中印文化的一个代表性元素,中医学与印度的吠陀医学都是世界上体系完整的医学,医药产业是两国优势互补的一个产业。今后双方可在医学文化、医药产业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以促进共同发展。

最后,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党支部书记张玮表达了对各位嘉宾的感谢。她表示,学院将积极吸取本次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吸纳和运用各位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落实中印两国领导人共识,以巩固中印双边关系民意基础、促进中印民心相通为己任,深化中印文化交流,为长期发展中印友好关系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云南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市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人民画报社)主办,云南民族大学中印瑜伽学院、中国外文局《中印对话》编辑部、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