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框架下的中印合作前景

上合组织成立之初,印度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2005年,印度申请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2009年,在叶卡捷琳堡峰会上,印度首次参加元首委员会,这标志着印度加入上合组织的进展进入实质阶段。2015年,上合组织乌法峰会通过了关于启动接收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程序的决议,印巴进入了转正预备期。2017年6月,在阿斯塔纳峰会上,印度和巴基斯坦被批准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印两国增加了一个新的多边合作平台。
上海合作组织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也是目前上合组织最大的三个成员国,对地区的和平稳定负有重要责任。实事求是地看,中俄和印俄关系都要好于中印关系,如果中印两国能够有效利用上合组织合作机制,积极开展多方位合作,不但有利于上合组织的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也有利于促进中印双边关系的发展。
促进地区安全和稳定
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已经16年,投入了上万亿美元和导致了数以万计人员伤亡后,仍然看不到实现和平稳定的可能性。显然,阿富汗的稳定仅靠美国和北约的军事行动是无法实现的,还必须要依靠中国和印度等阿富汗周边国家的参与。
由于所有成员国都面临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上合组织十分重视阿富汗问题。早在2012年上合组织北京峰会上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就提出应通过联合国解决阿富汗问题。阿富汗和伊朗同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在印度、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后,上合组织可以在阿富汗问题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阿富汗地处西亚、南亚和中亚交汇处,而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最大的两个国家,如果阿富汗成为恐怖组织的避难所,对中印安全都构成威胁。但阿富汗形势复杂,矛盾和利益交错,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美国等有很多分歧。若要真正解决矛盾,各方就必须要追求共同安全,不能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安全来实现自身的安全,如果支持一方去反对另一方,结果会导致大家都不安全。
中国是在阿富汗投资较多的国家,向阿富汗提供了大量援助和人员培训。印度也向阿富汗政府提供了大量经济援助,为阿富汗政府和军队培训人员。中印两个在实现阿富汗稳定上有着共同目标。此外,在促进阿、巴、印三国间的互信上,中国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
互联互通和能源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领域已经由建立之初的打击“三股势力”,扩展到了全方位合作,能源和互联互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和中亚地区能源丰富,油气、煤炭等矿种的储量和产量均位于世界前列,被誉为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地”。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最大的新兴国家,对能源的需求急剧上升,石油进口依存度都在60%以上。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开展中印能源合作,不仅可以提升两国的能源安全,还可以为上合组织能源出口国提供庞大而稳定的市场。
为了接入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印度计划建设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TAPI)的天然气管道,莫迪上台后更是提出了“向北看”政策,希望加快推动印度与中亚的合作。但TAPI1700公里管线经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不仅安全形势严峻,而且多属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都非常高。中国相关企业具备丰富的油气管道建设能力,特别是拥有在高寒地区建设的经验可以分享,印方还可以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上合组织银行等提供融资支持,促进油气管线早日建成,向沿线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输送油气。
在建设油气管道的同时,中印还可以在沿线进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 特别是公路、铁路等建设,不但可以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促进社会稳定,也有利于管线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建成后的维护。由于中国已经建成了贯穿中亚各国的天然气管道,印度可以与中国合作部分利用这些管道或修建并行管道,这将极大地降低管道建设成本,节约建设工期。
鉴于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和印度对巴基斯坦可能切断管道的担忧,中印可以推动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建立的地区安全和信任机制,形成管道沿线国家的利益连动关系,确保管道的全天候运行。在上合框架内,中印还可以“买方”身份与中亚各“卖方”展开谈判,形成稳定的供求关系和互利价格,保障买方能源安全和卖方经济利益。
加强金融与教育合作
近年来, 随着成员国间交往日渐频繁,成员国间合作重点开始向经济领域拓展。为促进区域贸易往来、加强成员国间融资体系建设,中国早在2010年就建议上合组织深化财金合作,研究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探讨共同出资、共同受益的新模式,同时扩大本币结算合作,促进区域经贸往来。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有助于实现本区域投融资一体化,为上合组织经济合作保驾护航。印度拥有大量优秀的国际化金融人才,中印有共同推动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成功范例,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经验完全可以推广到上合组织开发银行。
在2007年8月16日举办的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元首峰会上,各成员国一致赞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关于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的倡议。目前,上海合作组织大学涵盖5个国家、82所大学,已经初具规模。中国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二十所高等院校参与到上合组织大学的合作中,各个院校围绕区域学、教育学、能源学等领域,通过派出留学生、共同培养人才等展开了一系列合作。在办学之余,上海合作组织大学还扮演了民间大使的角色,为各成员国间人文交流搭建桥梁。
中国和印度作为最大的两个留学生输出国,印度学生传统上多选择英美等发达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而如今,越来越多的印度学生到中国留学。印度高等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尤其在IT培训领域享誉全球。印度可以将本国知名院校纳入上合组织大学中来,促进中印之间,以及上合组织成员国间的留学生往来。印度可以把南盟成员国建设和运营南亚大学的经验分享给上合组织大学。
防止双边矛盾阻碍多边合作
由于此前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在解决印巴矛盾问题上进展缓慢,印巴矛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在是否接纳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时,很多人担心印巴两国把双边矛盾带入到上合组织中来,从而阻碍上合组织的发展。虽然上合组织经过多年努力,最终接纳了印巴两国一起加入,但对印巴加入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的忧虑并没有消除。
笔者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努力加入上合组织,肯定是希望从中有所收获,而不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他们的矛盾。中印关系的实践也可以看出,尽管双方存在一些矛盾,但双边贸易在过去十多年却高速增长,高层友好往来频繁,中印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的合作,特别是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与西方发达国家讨价还价。
务实地看, 中印在上合组织机制下,在地区安全和稳定、互联互通和能源、金融与教育等领域开展合作符合两国及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的利益,相信两国能够搁置双边矛盾,共同参与和推动上合组织发展。
本文作者龙兴春为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生阳阳为西华师范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