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的现实困境

当前,影响边境稳定及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作者 钱峰
1125625667 15826389384811n
2月25日,在印度新德里,美国总统特朗普(中)与印度总理莫迪在举行会谈前握手。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4至25日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发(帕塔·萨卡尔摄)

作为亚洲地区的两个大国、邻国,中印关系因边境争端、地缘政治等原因,不时会呈现出被称为“龙象之争”的局面。今年5月,中印两军边防部队在西部边境地区进行对峙。6月又发生了45年来罕见的暴力冲突,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这既是两国老问题与新矛盾相互叠加所致,也与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密切相关,给两国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民意基础带来了极为严重损害。迄今,这一状况已进入第4个月,对峙与谈判仍在同步进行,新的情况不断出现,影响边境稳定及中印关系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还很多。

中印关系发展势头受挫  

此次中印对峙事件的时间、影响面和破坏性均超过了2017年洞朗对峙。洞朗事件之后,中印两国领导人为将偏离轨道的中印关系推入正轨,曾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2020年本是中印建交70周年,两国此前规划的70项庆祝活动有望将中印关系进一步企稳推高。

在印度的战略文化中,投机主义和冒险主义长期存在,对华政策更具有较强的两面性,以前如此,现今亦是,一直是中印关系70年来起伏跌宕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对国际安全和经济格局的冲击不断显现,印度对华政策两面性中消极的一面不断凸显。愈演愈烈的中美竞争与美方对印度的持续拉拢,强化了新德里的某种程度的心理背书,觉得中国正在全力应对美国,会竭力避免与印度发生直接冲突,也感觉在边界问题上有机可乘,由此不顾中国的敏感关切,选择在敏感的时期、敏感的地区修建敏感的设施,成为直接诱发这次中印边境冲突的关键因素。

此次边境冲突后,莫迪政府为迎合国内政治氛围,近期对华采取了“政治上报复、外交上回击、经济上惩罚”的策略,尤其在经济领域,对华扩大贸易壁垒、加大投资限制、取消商业合同、抵制应用程序、禁止中企参与重大项目投标等,严重伤害了中印经贸合作的氛围,更打击了拟赴印投资中国企业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外交部近期还任命其美国司司长戴国澜(Gourangalal Das )为新任驻台代表,此举明显属于“低职高配”。相应的台湾当局也委任对外事务主管部门“亚东太平洋司司长”葛葆萱为新任驻印代表。印台几乎同时轮换常驻机构代表,并提高了出任官员的级别,显然双方私下已有沟通和默契。印台媒体披露,戴国澜此行的优先任务是加强印台经贸合作,并加强与美、台之间的三方互动,吸引更多台资企业特别是大陆台资企业赴印发展。这多少也反映出印度此轮对华政策调整的一个着力点。

一些印度媒体、战略界人士呼吁政府重置对华政策,与美国建立更加牢固的关系,甚至敦促印方对华采取军事报复行动。这一背景与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爆发前的局势有些相似。

当年,中国内部出现了严重经济困难,对外面临美国的遏制,同苏联的矛盾也公开化,国际安全环境非常糟糕,因此力避在西部边境出现武装冲突。印度当时决策者决定对中国诉诸武力,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相信:中国内忧外患,不敢、不愿向印度发起进攻。不过显然2020年的印度决策者相比1962年更加务实和理智。

2020年7月21日,印度外长苏杰生出席活动时表示,虽然“不结盟”是一个有些古老的外交概念,但印度永远不会将之抛弃,不会成为任何一个联盟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印度也不是国际事务的旁观者,需要在互联互通、海上安全、打击恐怖主义、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作出贡献,需要利用国际形势实现自身发展。这些目标无法通过独善其身来实现。发展印美关系不会对印度造成太大影响,因为印度不会加入美国盟友体系。

印美关系未来能走多近?

毋庸置疑,中印关系恶化增大了印度进一步朝美国所期望方向发展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在事关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美国从来都不甘心只做一个旁观者。特朗普上台后,在其身边极右势力的推动下,于2017年底抛出了以遏制打压中国的“印太战略”,而印度作为南亚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成为美国重点拉拢的对象。美国一直试图说服印度加入“反华阵营”。2019年,美国国防部、国务院在先后两份《印太战略报告》中,明确将印度定位为“主要防务伙伴”并冠以“独有地位”的殊荣,借助印度在更广的地理范围、更长的战线上与中国竞争。

今年中印对峙及冲突发生至今,美国频繁通过政治、外交、经济、防务等渠道,加大对印度的拉拢力度,欲从中印边境冲突中渔利的企图显现无遗。在政治上,美国政要高调批评中国,指责中方挑起了中印边境紧张,公开站在印度一边;机制,强化美澳日印“四边机制”,推动印度在“印太战略”框架下发挥更多实质性作用,甚至宣称要建立一个针对中国的印太“新北约”;防务,美国向印度承诺进一步加强军贸、联合军演等领域的合作;在经济上,鼓动印度经济“去中国化”,并为印度禁止中国应用程序等排华举措叫好。不难想见,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美国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伎俩,加快推动新德里在对华政策层面与华盛顿趋于同步。

印美关系能走多近既取决于中印关系下一步走向,也受到中美后续较量的烈度及美国政局发展的多重影响。当前,对印度而言,如何通过打“美国牌”,既能给中国造成心理困扰,令印度从心理上的优势转化为实在的利益选项,又不致于彻底刺激中国引火烧身或者令自己依附于美国,无疑也是对印度外交的考验。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倚重但不依附美国,对华“务实但更不友好”恐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印度对外政策的方向。

中国外交面临考验

必须认识到,中国实力虽远超印度,但中国绝不能认为现在外部环境比1962年要好很多。一是当年美苏正值古巴导弹危机,美国的头号对手是苏联而非中国。二是中苏关系当时虽已出现较大裂痕,但两国同盟关系仍在。三是从近年解密的文件看,美国1962年期间对印军援支持仍有很大保留,其原因在于:首先,美国非常顾忌巴基斯坦的反应,担心将破坏巴格达条约组织内部团结。其次,彼时美国已察觉到中苏之间的裂痕,一心想进一步扩大中苏矛盾,担心如对印军援、升温美印关系将惹恼莫斯科,客观上迫使中苏再度靠拢。时过境迁,现在美国是全力遏制中国发展,而印度与美俄关系良好,俄方近期还表示印是“有特权的战略伙伴”。此外,即便比较险些引发第二次中印战争的1987年桑东河谷事件,中国的外部环境也远比现在要好。当时,中美关系处于“蜜月期”,印美关系发展程度则不如中美关系,而中苏关系当时也在解冻,加之苏联力量已走向下坡路,无力给予印度更多支持。

因此,为最大程度稳定中印关系,减少外部环境面临的多方压力,中国坚持主张在边界问题上通过和平协商,找到公平合理且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一原则立场没有变;中国不视印度为敌,致力于稳定中印关系,这一大方向没有变;中国不搞对等报复,对印度保持理性、克制和善意,这一基本思路也没有变。但随着印美关系走近几无悬念,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中美对抗增大了稳定中印关系的难度,中国整体和周边外交面临着艰难的考验。

本文作者为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