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增长

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将惠及世界人民。
作者 刘英
微信图片 20181206124551
2018年10月21日,来自世界第二大茶叶生产国印度的企业借助厦门国际“茶博会”平台,举办印度茶叶推介会。(VCG)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在推动中国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字显示,2017年,外商投资企业以占全中国不足3%的数量,创造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近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25%,以及20%的上缴税收收入。中国高速稳健的经济增长也给了外商投资丰厚回报,成为了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优化营商环境是吸引和稳定外商投资的关键环节,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求优质营商环境的供给。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频频出台有针对性的相关措施,释放制度红利,有利于稳定外商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广受认可

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吸引外商投资。据世界银行估算,开办企业时间每下降10天,将会促进一国的投资率增长0.3%GDP增速提高0.3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获得了世界认可。自2003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诞生以来,中国以持续的改革不断改善着营商环境。从最初营商环境世界排名108,前进到2013年的第96名,到2018年,已跃升至第46名,首次进入全球前50,显示出中国的营商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

世行评价营商环境的主要衡量指标覆盖了企业生命周期的10个领域,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20172018年中国在“开办企业”和“获得电力”方面的改善尤为显著。

营商环境的持续好转使得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大幅增长。在2018年上半年,全球跨境投资大幅下降41%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逆势上扬。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和新设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万家,同比增长95%;实际使用外资6367亿元,增长2.9% 2018年,中国投资百亿规模(人民币)项目包括巴斯夫在广东投资一体化生产基地,宝马集团在沈阳建立其全球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以及特斯拉首个海外超级工厂落户上海等。

加速优化

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外商投资享受到的与内资一样的待遇越来越多。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通过,成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外资的法律,从此外商在华投资有了法律保障。为了清理积淀日久的矛盾,减少行政干预,1986年,中国国务院制定《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及22个实施细则,中国投资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外商在华投资更加法治化和便利化。从1995年开始,为了指导审批外商投资项目,中国将外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并在此后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修订。从此,中国对外商投资指导走向常规化。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履行开放市场的承诺,这让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有了更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2012年十八大以来,中国吸引外资工作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中国逐步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以深入推进在更高水平和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管服”),在制造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的同时,加大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而在金融保险等领域,也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对外开放力度。

“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以减证促简政,到2019年,中国将开展全流程、全覆盖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外商投资效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此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在近年来不断深入,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

其次是推动各级政府积极行动,明确路线图、时间表,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将高效的行政效率与中国完善的基础设施、丰富的人力资源、增长潜力广阔的市场相结合,中国不仅将在吸收外资、优化贸易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优化全球产业链等方面更具优势,同时也将惠及世界人民。

本文作者刘英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