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联通] 加强设施联通,突破发展瓶颈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内容丰富,将设施联通作为合作共建的优先领域,是对供、需两侧综合考虑做出的理性选择。三年多来的建设实践表明,“设施联通”成效显著。
“设施联通”具有多重意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明显作用。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些国家,约有5亿人无法用电,接近半数人口享受不到互联网服务,数以亿计的人缺乏安全的饮用水。
加强基础设施联通有利于改善域内的经贸合作环境,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发展。互联互通、标准兼容的基础设施是货物贸易、资金配置、人员流动以及产业合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条件。全球经验表明,区域经济合作深化离不开基础设施联通水平的提升。中国有句俗语,“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大通道和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形成后,资源、生产、市场、技术将实现良好对接。
在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已成为广泛共识,诸多区域和国家将其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并出台了相应的实施计划。中国企业工程建设能力强,“中国建造”性价比较高,在国际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2016年,入选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的中国企业达65家,在国别排名中,中国位居榜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常规模大、影响深远,有利于增强各方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信心。
“设施联通”迎来开门红
设施联通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主要包含铁路、公路、陆海港等交通设施,以及能源、信息通信设施。近三年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工程的承包完成额保持了较快增长,合计达到2096亿美元。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纷纷落地,为沿线地区乃至域外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园由双方合资建设,于2015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为哈萨克斯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提供了出海口,其农产品经过6天时间即可运达连云港,并经此中转运往东南亚各国,市场大大拓展。此外,多项基础设施项目已取得成果,如中吉乌铁路“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项目(乌境内)竣工通车,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桥隧项目一号隧道贯通,多条中欧班列线路已进入常态化运营等。
卡洛特水电站位于巴基斯坦北部印度河支流吉拉姆河上,装机容量达72万千瓦,是“中巴经济走廊”首个大型水电投资项目。2015年4月破土动工,目前进展顺利,临建设施已基本完成。此外,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卡拉奇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雅万高铁启动先导段建设,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也正在加快推进。
“设施联通”呼唤紧密合作
研究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至少在10.6万亿美元以上。沿线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政治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设施联通的蓝图,需要各国携手共建。
一是携手完善合作机制。沿线相关国家应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商讨制定发展规划,建立投资保护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同时,为基建项目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宽松市场经营环境,使优质项目能够顺利筛选出来,让投资者想投、愿投、敢投、能投。
二是共同解决投融资难题。解决融资难题的关键在于改善基础设施项目的商业环境和前景。沿线国家应超越金融领域设计投融资机制,在构建跨境金融服务网络的同时,创新地利用PPP和“基础设施+”的商业开发模式,加强投资安全保障,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驱动基础设施建设走向良性循环。
三是充分发挥智库作用。域内外智库研究成果丰富,专业优势突出,且具有较强的中立性,对政策决策和社会舆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各国智库间应进行深入沟通,在基础设施规划对接、合作机制建设、设施标准统一兼容和支撑政策协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