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举办
10月9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举办前夕,为更好向世界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洱海)论坛(简称“洱海论坛”)在云南大理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发表了特别视频演讲,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东盟秘书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相关负责人发表致辞、演讲,300余名中外嘉宾出席论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人类正在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挑战,我们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共筑生态文明之基。他指出,在推进能源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加快汽车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植树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国际社会需要携手努力。
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表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要聚焦共同关切,传播理性声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打牢基础;搭建交流平台,推进知识分享,为建设清洁美丽世界贡献智慧;倡导多边主义,促进国际合作,为共谋人类美好未来凝聚合力。相信洱海论坛将有效促进全球生态治理理论探索和经验交流,在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好地球家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表示,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携手合作、并肩同行,才能更好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国际传播,讲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进展和成就,推进国际合作。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邱江表示,云南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云南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定扛好扛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责任,全方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化不断丰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灵桂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绿”成为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当代中国伟大故事中最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国大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为地球家园增添了更多“中国绿”, 折射出中国的历史责任和担当。
东盟副秘书长康富表示,长久以来,东盟和中国在很多方面紧密合作,特别是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建造生态友好城市、推进绿色工业和技术等方面。东盟地区是世界上生物资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该地区当前面临着严峻挑战,东盟各国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合作伙伴给予更加有力的支持。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莱斯利·马斯多普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深烙印在中国的整个社会中,非常鼓舞人心。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消除绝对贫困等方面的成绩举世瞩目。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在碳达峰、碳中和中扮演独特角色,这也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之外,未来将要面临的转型挑战。
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原副部长多丽娜·比安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明白世界各国都是密切相连的,共同面对生态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在生态环境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致力于实现更多的公平和社会正义,提高全球各国人民的满意度、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更新和优化生产方式,改进生活态度和习惯。
在案例分享环节,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翔、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李永东、大理白族自治州委书记杨国宗等具体分享了守护美丽地球家园的实践经验。
中外嘉宾共同见证了洱海论坛秘书处揭牌。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主任陈实介绍,洱海论坛秘书处常设在中国外文局,并在昆明、大理设立办事处,洱海论坛是机制性会议,从本届开始将每年举办。
本届论坛上,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发布了《中国关键词:生态文明篇》多语种版。论坛还设有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传播、“双碳”目标:企业形象建设新机遇、绿色金融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等4个平行分论坛。
作为COP15重大主场外交的配套外宣活动,洱海论坛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