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更高水平开放,推进全球合作共羸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的背景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在上海举办。本届进博会以“共天地、同风雨、聚进博、享机遇”为主题,传递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决心不变,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共天地”“合作共羸”,中国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休戚与共。中国改革开放40年多来,经济快速发展受益于全球化,受益于对外开放;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国自身经济发展也进入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型的新阶段。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中国及时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将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将依托超大规模的国内消费市场,全力推动国内外要素自由流动,以需求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和扩大消费,让中国的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同风雨”“合作共担”,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尽快战胜新冠疫情,走出困境。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疫情通报、诊疗与防控信息共享等方面都做到了透明、及时、共享,并率先作出未来疫苗研发成功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中国还承诺两年内向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美元援助、加强中非对口医疗援助。在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的情况下,中国顶住压力如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不仅表现出大国的担当,也为全球经济恢复树立了信心、注入了动力。
“享机遇”“合作共治”,中国愿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也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屡屡破坏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贸易规则,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中国作为多边主义和全球化的倡导者,坚持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主张各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推进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建设开放、包容、普惠的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全球化造福全人类。同时中国更是以如期举办第三届进博会这一实际行动,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机遇,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回顾过去一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的扩大对外开放系列举措已经全面落实。中国连续11年为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2017年以来,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同样位居世界第二位。2019年中国货物进口额占世界总进口额的10.8%,自“一带一路”国家货物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28.0%。中国持续扩大开放,自贸试验区增至21个,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全国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40条减到33条,自贸试验区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从37条减到30条,中国连续两年被世界银行评选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个经济体之一。
着眼当下,中国在成功控制住疫情后,经济迅速恢复增长,展现出强有力的韧性与活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0.7%。据WTO数据测算,1-7月中国进出口国际市场份额为12.6%,创下历史新高。多家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将是今年唯一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第三届进博会上,第二届参展的全球500强企业绝大多数继续参展,一些欧美企业的展区面积甚至增长三成以上,更有近百家参展商已签约明年举办的三届进博会。这些充分说明各国企业持续看好中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并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
展望未来,中国将坚持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推进全球合作;继续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挖掘外贸增长潜力,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羸。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携手开拓合作共羸的新局面。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