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通往繁荣的大门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印度通过经济自由化,两国通过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都走向了经济发展和繁荣。
作者 Sreemati Chakrabarti
137681876 15451082470941n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巨变

1978年,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当年年底,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宣布,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包括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以及科学技术现代化。当时,观察家们都认为这仅仅是中国国内政策的范式转换,没人预料到这个国家将因此发生彻底改变。

“四个现代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让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像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一样的高速发展与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2012年的近3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0%,人均国民收入从300美元飙升至8000美元。改革开放开始仅仅10年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就有了显著提高。

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让农民成为了主要受益者。作为改革措施之一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能够在开放市场上出售剩余产品,从而增加收入。工业化也因此得到了较大提升。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中国开始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扩大制造业和工业基地、促进贸易和旅游业发展、优先发展高等教育等措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动力。

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亿中国人在短短40年内便摆脱了贫困。改革孕育了数量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财富的增加促进了中国的高等教育、科学与技术的全面进步和发展。高校数量攀升,学科专业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大幅增加,所有这些都是中国高等教育重现活力的明证。大笔国家拨款流向相关高校,用以开展世界一流的研究。这样的做法继而推动了创新,中外大学以及研究机构之间开展的学者交流以及联合研究项目为中国的科学进步增添了新动力。许多发明获得了专利,不少中国科学家和研究者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此外,研究机构和智库得以建立,这不但推动了其自身的研究议程,还促进了其与外国同行的面对面交流。

在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的贸易额与外国直接投资都显著增长。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数量逐年上升,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在内的大量跨国企业都进入了中国。中国很快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外商投资目的地。旅游业发展迅速,入境及出境旅客数量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新建公寓楼群遍布城市和农村。当然,关于中国高速发展的事例还有很多。

然而,这样的大幅增长和快速发展也带了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恶化、贪污腐败、城乡差距等等。众所周知,任何发展中国家的高速发展都会导致发展差异。对于这一点,中国领导人和普通大众也都了然于胸,虽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除所有问题,但中国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和政策,将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印度经济改革与发展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印度,过去几十年里,它也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1991年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政府管控从多个领域退出,私营部门和私有企业充分利用了自由化体制。宽松的经济环境和稳步发展的计算机软件行业使得印度经济得以全面发展和创新,基础设施和工业领域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中小微企业大量涌现,成为生产和就业的重要载体,大量财富和工作岗位也由此产生。此外,这些措施也极大地推动了印度贸易的发展。印度国民购买力增强,这相应地又惠及了各个行业。外国直接投资也呈现指数级增长,跨国公司在印度各地建立了工厂和直销店,为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就业岗位。

因为经济转型,社会对工程师、软件人才、律师以及会计人员的需求大量增加。高等教育部门对此作出了回应。此前,印度的大学几乎都是公立的,难以满足社会日渐增长的人才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印度建立了一些私立大学、工程学院和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的私有化主要是用以缓解公立大学不足的压力。然而,公立大学尽管数量增长缓慢,却开辟了不少新专业和学科。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些政策帮助印度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和中国一样,印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基础设施的巨大投资给印度带来了更多的公路、大桥、机场和码头。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经济自由化政策让印度计算机软件行业迅速发展,印度开始作为IT强国崛起。全球不但对印度软件产品需求巨大,对印度计算机人才和工程师也青睐有加。这种趋势增加了印度与世界的交流,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伴随着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而来的负面影响与中国有类似之处,其中包括城乡差距、环境恶化以及贪污腐败等。但是,印度的贫困人口数量却要比中国大得多。发展不平衡导致了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的活跃,其活动范围涉及全印领土近三分之一。此外,因为建设工程项目而损毁森林,导致很多部落社区不得不搬离家园。

互补合作之路

印度的经济改革几乎与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的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同时启动。尽管印度在之后数年都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但与中国的差距却在逐年增大。印度的“东望”政策(现在改为“东进”政策)为其与中国和其他东亚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铺平了道路。印中贸易额大幅攀升,短短十年中,中国就取代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大量中国商品开始出现在印度市场上。

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产品最初大多是廉价消费品。但最近十年里,包括空调、冰箱、电视机和洗衣机等在内的中国家电和电子产品开始进入印度市场。最令人瞩目的产品就是手机。目前,中国手机在印度市场的份额正与日俱增。尽管当下韩国占据了印度电子产品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企业将成为韩国企业在印度市场上的有力竞争对手。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来自中国的制成品因为价格实惠,在印度市场上一直广受欢迎。但是,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多是原料和矿物,印度商品在中国市场也反响平平。

印中之间的贸易逆差存在已超过十年,印度想进入中国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医药以及农产品领域的愿望还未实现。但是印中之间的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也许可以通过增加双边投资来解决。近些年,两国双边投资趋势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印中两国在走向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道路上,实现了彼此互补。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惠及了印度很多中小企业和商户。印度拥有大量小商小贩和做小本生意的人,有人甚至认为这些灰色行业从业人员占全印雇佣人员的80%。而来自印度的原料和矿物,也切实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此外,印中两国在高等教育以及研究方面的合作,是最为互利共赢的措施。过去20年,有大量印度学生前往中国学医。两国的科研交流项目有所增长,在研究方面的合作大有可为。如果携手合作,印中两国有望在科技创新以及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科学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在诸如语言、社会科学等其他学科,印中之间的交换生项目增长速度虽然不快,却也在稳步发展。阿育吠陀疗法和瑜伽现在已被很多中国人熟识,宝莱坞电影在中国大受欢迎,这不仅为印度电影业带来了票房,更增进了两国人民的了解。我认为当下很多中国人都有了解印度的愿望。

边境贸易温和增长,让两国边境附近的居民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水平。目前,印中仅开通了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在夏季进行边境贸易。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实现其他地区边贸开放。边境贸易会极大惠及较为贫困的当地人民。不要忘记,在边境还不存在的年代里,印中之间的贸易一度繁荣异常,尤其是印度与中国西藏之间的贸易。边境贸易可以极大地减少运输费用,作为邻国的印中两国都可以从中受益。

对印中两国来说,安全考量始终是阻碍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主要问题。但即使如此,两国在彼此的经济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改革开放和印度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之一,便是在两国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这一群体通过将自身技能、创业举措与全球目标结合起来,为两国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印度的经济改革向世界进一步打开了各自的大门。几十年来,两国持续发展,各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合作交流持续加强。随着近年来双方在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积极探索新的交流,印中两国的发展有望迎来崭新的篇章。

本文作者 Sreemati Chakrabarti为印度中国研究所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