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国现代文明形态走向定型的蓝图

此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路的一本重要“说明书”。要想更好地理解这本书,须将其涉及的内容放在中国现代文明形态发展的历史逻辑中来把握。
作者 郑长忠
Pic0727
这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英文版的精装版和平装版(6月29日摄)。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编辑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近日由外文出版社以中英文版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日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1018日至20201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如何理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定位和作用?这部著作的内容又有何特点?要想更好地理解这本书,须将其涉及的内容放在中国现代文明形态发展的历史逻辑中来把握。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中国古典文明开始崩溃。在构建现代文明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选择了用政党力量来组织国家和社会,并最终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领导中国人民建立现代文明的历史重任。作为后发国家,为了克服传统社会一盘散沙的状况与现代化建设对组织化诉求之间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位社会体制,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阶段的任务。

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标志着现代市场在中国建立;1997年中共十五大做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标志着现代国家在中国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三个代表,标志着中共根据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要求全面推动自身创新和发展;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标志着现代社会在中国开始生成。由此,在中共十八大之前,作为现代文明形态主体要素的现代政党、现代国家、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在中国基本生成。

但是,这些主体要素生成与发展的时间较短,中国现代文明建设仍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这些要素内在功能发育不足,二是这些要素之间内在有机化不够。中国现代文明形态的发展到了需要从具体要素生成阶段向整体形态发展阶段跃升的时候。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共召开了十八大,选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为了推动中国现代文明形态的跃升,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基于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后,十八届四、五、六中全会分别在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作出部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就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导中国现代文明形态实现跃升的主要讲话和观点的汇编。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推动政党、国家、社会和市场的功能发育,另一方面按照现代化发展需要理顺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推动中国现代文明形态跃升之后,就需要实现中国现代文明形态的定型,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中国现代文明建设。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九大。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在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这意味着,十九大报告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全面部署,也是对中国现代文明形态走向定型的系统设计。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在中共十九大上作的工作报告以及十九大后的主要讲话和观点的汇编。如果对此书的编排结构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编者将十九大报告放在第一篇,而后分19个专题,深入阐释十九大精神。对其具体篇目的内容进行分析又会发现,这种阐释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形成了兼具时间维度和内容维度的多维矩阵式编排。实际上,这19个专题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贯彻会议精神中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说明,二是在落实蓝图部署中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阐释,三是在推进现实工作中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解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不仅对十九大精神了进行了说明、阐释和解读,而且还根据实践创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十九大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判断、提出的新思想和做出的新安排。在笔者看来,此书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路的一本重要“说明书”,也是中国现代文明形态走向定型的蓝图。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