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里: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

在中国政府治理下,阿里在有序传承古老藏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贸易等产业,迎来现代化发展。
作者 李健
1 1
冈仁波齐神山 李健 摄 2019年8月

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的阿里地区,南接印度和尼泊尔,北连中国新疆,地域辽阔,风光旖旎,历史文化悠久。享有盛名的冈仁波齐神山吸引中外香客不远万里来朝拜;发源于冈仁波齐神山脚下的象泉河、孔雀河孕育出了古老的文明,沿河两岸广布着数不尽的古代遗址,是西喜马拉雅地区古代文明最辉煌的中心地带。

古如甲木寺全景 李健 摄  2017年8月

走进古如甲木寺

象泉河流域处于中原文明、古印度文明、古波斯文明、中亚草原文明及西域绿洲文明交汇而成的文明十字路口,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也十分重要。意大利藏学家图齐曾于1933年和1935年两次赴象泉河流域考察,留下了大量图像资料、旅行笔记和学术著作。

古如甲木寺收藏的佛祖擦擦 李健摄  2017年8月

要深入体验象泉河文明,需要叩开古如甲木寺这扇大门。古如甲木寺地处古老的琼隆银城遗址和卡尔东遗址之间,寺中僧人介绍,20 世纪30年代,寺庙由来自西藏那曲地区巴青县的本教喇嘛琼仲创建。1935年,图齐路经此地时曾拍下琼仲喇嘛的照片。琼仲喇嘛的传承弟子高僧格龙旦增旺扎曾任阿里地区政协副主席,对当代阿里的历史研究和藏医药的传承贡献甚大。

古如甲木寺收藏的静息观音擦擦 李健摄  2017年8月

古如甲木寺近年名声大振,这与2005年寺庙门口发现的古象雄时期的墓葬有关。墓葬出土了距今1800年左右的“王侯”铭文锦、黄金面具等一批珍贵文物,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特别是织有汉字的古代丝绸的出土,证明了这里很早就与中国内地有经济文化往来。2018年5月,古如甲木寺出土的部分文物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

擦擦造像见证文化交流

古如甲木寺附近的古代佛教遗址也令人神往,从其所藏的擦擦造像可窥见一斑。“擦擦”一词据说来自古代印度的梵语,意为“复制”。在藏语中指一种用模具按压制作的小泥佛像。制作擦擦的仪轨和方法在公元8世纪左右的吐蕃时期就已经自印度传入西藏。据古如甲木寺僧人说,寺庙东侧数百米的地方,现存泥质古塔数座。擦擦是他们从塔中发现并收藏到寺院中的。

穹窿银城遗址全景 李健 摄  2019年8月

目前,古如甲木寺所藏擦擦共有10件,可分为4种类型。藏西的古代擦擦以托林寺出土的为代表,种类最丰富,但古如甲木寺附近出土的擦擦透着更加古老的气息。通过反复比对不同时期的擦擦造像资料,发现这批擦擦与阿里地区目前所见的11世纪擦擦有明显不同,与青海省都兰县出土的8-9世纪的擦擦却很相似,具有明显的东印度波罗王朝佛教造像的特征,很可能是年代更加古老的吐蕃时期的擦擦遗存。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出土这批擦擦的古塔也有可能是吐蕃时期的佛塔遗址,这对研究8-10世纪阿里地区的佛教传播历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夜幕下的古格王国都城遗址  其美次仁 摄  2017年8月

距离古如甲木寺十多公里的著名的穹窿银城遗址,被认为是古象雄王国的都城,海拔4300多米,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穹窿银城形似大鹏鸟仰卧在象泉河北岸的山崖边,依山势开凿的数百个洞窟就是古象雄先民的居室。在遗址极其险要的最高处,即象雄王的宫殿遗址。为保护古代遗址,当地政府投资数百万元人民币于2010年建成人工栈道,以避免游客参观遗址时造成破坏。

开发与保护并行

近年来,在中国政府治理下,阿里在有序传承古老藏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贸易等产业,迎来现代化发展。

地处中尼印三国交界处的普兰国际贸易市场 李健 摄  2019年8月

冈仁波齐位于阿里地区普兰县,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在印度被称为凯拉斯,每年都有数万印度官方和民间香客赴冈仁波齐神山转山。近些年,在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大量投入下,神山下的塔尔钦小镇变得越来越繁华,从一个游牧区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不少当地藏族牧民也参与到神山旅游业中。调查数据显示,神山脚下的岗萨村通过发展牦牛运输参与旅游业,2018年村集体收入1500万元人民币,仅此一项人均分红12200元人民币。

普兰国际贸易市场里的印度商店  李健 摄  2019年8月

地处中尼印三国交界处的普兰国际贸易市场有着600多年历史,目前常驻着300多户来自尼泊尔和印度的商户,延续着中国与南亚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普兰国际贸易市场商会主席比森先生来自印度北部达楚拉县,他告诉我们,“我从自己的爷爷那辈开始就在此地经商,已经生活了60多年,非常喜欢这里,现在还学会了藏语和汉语,希望中印两国关系越来越好,那样生意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扎朗县扎期区充堆乡在民主改革后办起了第一所民办小学。农民的女儿索朗曲真从此有了学上。(1960年)摄影 何世尧
解放后,许多藏族妇女走上了领导岗位。从12岁起就当佣人的桂芝(左)成了拉萨市东城区副区长。(1960年)摄影 何世尧
望果节庆典上,身着古代武士装束的骑士在抚摸自己的坐骑。马是藏族农牧民最亲密的朋友,藏族群众像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样爱惜马匹。(1955年) 何世尧
民主改革后,拉萨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图为连结青藏、川藏两条公路的拉萨河大桥建成通车。摄影 茹遂初
民主改革后,西藏的翻身农奴组织了互助组。图为互助组社员在秋耕。摄影 茹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