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其萎 友谊长存——悼念印度梵文大师夏斯特利先生

夏斯特利先生的学问和人品,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敬仰。他的逝世,不但是印度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国和世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回顾他传奇、艰难而且伟大的一生,他坚韧不拔、荣辱不惊、一心向学的品格,他为中印友谊不辞辛劳、精心呵护培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作者 郁龙余
图片1
2011年,郁龙余教授(左二)、孟昭毅教授(右一)、朱璇博士和夏斯特利先生合影。

“梵典华章”微信群主王绍东先生发来消息,11月14日,印度著名梵文学家、国宝学者夏斯特利先生(Prof.Satya Vrat Shastri)因病在新德里逝世,享年91岁。闻讯、不觉悲从心来。

夏斯特利先生的学问和人品,值得后人永远学习和敬仰。他的逝世,不但是印度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也是中国和世界学术界的一大损失。回顾他传奇、艰难而且伟大的一生,他坚韧不拔、荣辱不惊、一心向学的品格,他为中印友谊不辞辛劳、精心呵护培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11年2月,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ICCR)邀请我访问印度。到新德里的第二天,安排我访问两位最著名的国宝学者金德尔先生和夏斯特利先生。我在《印度国学双璧》中写道:“夏斯特利,本义是‘精通学问的人’,也是印度的一个名门大姓。他曾任梵文大学校长,德里大学梵文系主任,尼赫鲁大学荣誉梵文教授,许多国家都给他颁过奖,著作等身,誉满天下。2010年,有一本名叫《活生生的传奇》的煌煌大书,专门记录他的传奇人生——授徒、著作、奖项,可谓风光无限。但是,他也有一个遗憾,从未到过中国。在历史上,中国是印度以外最大的梵文大国。古代,出过法显、玄奘、义净等众多梵文大师,翻译了汗牛充栋的佛经;现代则有季羡林、金克木、徐梵澄、黄宝生等杰出梵文学者,翻译了《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大量文学经典。可是,这位当代印度最著名的梵文大师,竟一次也没有来过中国。他知道梵文在中国的地位。从语气中听得出来,他非常希望访问中国。” 

访印归来,我心中时刻想着创造机会请夏斯特利先生访华。同年5月8日至22日,“他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之邀,出席泰戈尔150周年诞辰庆祝会,并访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大学。在社科院,他和黄宝生相见恨晚。看到黄宝生送给他的那么多梵学著作,他喜不自胜。‘他(夏斯特利)私底下说,印度设有梵文大奖,每年由总统颁给一位年纪65岁以上、有卓越贡献的外国梵文学家。他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将会郑重地把黄宝生推荐给全体委员。因为他觉得黄宝生是当今世界上一流的梵文学家之一’。于是,2012年8月15日,在印度第61个独立节上,印度政府决定授予黄宝生‘印度总统奖’,三年后的2015年,印度政府又向他颁授了‘莲花奖’,他成为我国继季羡林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者。”(《黄宝生及其诗学研究》,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48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黄宝生教授(前排左四)等与夏斯特利先生合照。

夏斯特利先生知道,中国是梵文的第二故乡,所以对中国的梵文学者、印度学学者钟爱有加,厚爱三分。5月20日,他的北京之旅圆满结束之后,来到深圳大学,为荔园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我的梵学人生》的精彩演讲,还送给我们一幅精妙绝伦的印度绢绣工艺品,上书《罗摩衍那》中的名句:“一旦正法衰落,非法滋生蔓延。”这著名的梵文诗句,还可翻译成“正法不弘扬、非法就张狂。”在他心目中,热爱并研究印度经典,提倡并维护中印友好,就是正法,就要弘扬。

2016年12月1日,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在总统府举行隆重仪式,由慕克吉总统给我颁授“杰出印度学家”奖。不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中午十二点多,ICCR的接待官员将我和女儿郁秀还有尼赫鲁大学的狄伯杰教授,一同接到总统府。当我们沿着长长的画满彩绘的过道来到中央大厅时,只见已经坐满了人。令我感动的是,年届九旬的国宝学者夏斯特利先生和夫人也已早早入座。他是一位驼背老者,夫人又长年坐轮椅,见到他们兴奋的神态,我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而夏斯特利教授又有一个习惯动作,站起身来和我热烈拥抱。其实,在前一天中午ICCR主席金德尔教授设的欢迎宴上,他已拥抱我一次,并邀请我和女儿到他家作客。

通过这次颁奖,郁秀对印度的文化有了深切了解,和印度的一批资深学者在交往中结下了深厚友谊,其中包括夏斯特利先生。在她写的《故事,在印度》一书中,有一篇《他的世界只有梵文》,是写夏斯特利先生精彩的短篇,读后让人对这位国宝学者肃然起敬。他和郁秀也通过面谈、电邮交流,成了忘年之交。

除了郁秀,他对中国其他年轻一代,也充满爱护和提携。如2017年11月7日,深圳大学的朱璇、吴蔚琳两位博士,在出席泰戈尔国际大学“印中文化共鸣”会议之后飞到新德里,拜访多位学界名宿,其中当然包括夏斯特利先生。他见到二位分外高兴,因为她们正准备将他的自传《我的梵学人生》译成中文。朱璇在《访印报告:新德里学术之旅》中记述道:“夏斯特利先生用梵语朗诵了一段湿婆和帕尔瓦蒂的故事,还与夫人一起演唱了一首梵语民谣。夏斯特利先生十分愿意贡献他早年的梵文吟诵音频,用于印度研究中心拍摄梵文慕课(M00C),也表示愿意为慕课拍摄继续录制诵读和吟唱。” 

2017年,朱璇博士和吴蔚琳博士拜访梵学泰斗夏斯特利先生。

夏斯特利先生和中国学术界交往只有十年。但这是他学术生涯中最精彩、最令他兴奋的十年,他和中国学者之间有着许许多多无法忘怀的友情故事。

现在,夏斯特利先生走了。但是,他的学术、他的精神永留人间。他坚定弘扬正法的精神不会走,他精心培育浇灌的中印友谊之树长青!

本文作者郁龙余为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