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眼中的袁隆平:是中国的英雄,也是世界的英雄

印度是除中国外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1989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和袁隆平团队的帮助下,印度正式开启了杂交水稻研究。
作者 中印对话
640.webp
长沙市民前往明阳山殡仪馆送别袁隆平。新华社

5月24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人们来到这里,与袁隆平告别。

两天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袁隆平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率先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开始大面积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措施,首先在印度、越南等水稻生产大国实施。

印度媒体和网友十分关注袁隆平去世的消息,高度评价他对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卓越贡献。印度的杂交水稻研究是1989年在国际水稻研究所和中国袁隆平团队的帮助下启动的。目前,印度是除中国外,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杂交水稻主要集中种植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几个邦,包括贾坎德邦、比哈尔邦、北方邦和恰蒂斯加尔邦等。

《印度教徒报》发表题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去世,享年91岁,一生致力农业革新》的文章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使中国受益,也在其他国家得到了大力推广。他和团队曾前往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斯里兰卡及美国等地,为当地的水稻研究人员提供帮助,并通过国际培训班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超过1.4万名杂交水稻专业技术人才,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

《印度论坛报》发表题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的文章称,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对许多中国人来说,他“解决了吃不饱饭”的问题,受到中国人民的敬爱。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印度报业托拉斯在报道中介绍了袁隆平为推进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所作的杰出贡献。文章提到,中国大多数人以大米为主食。中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为1700万公顷,占中国水稻总面积的五成多。与常规水稻相比,杂交水稻每年可增产20%左右,每年增产的粮食可养活8000万人。

 

印度联合新闻社发表题为《联合国高度赞扬“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的粮食英雄》一文。文章指出,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奉献一生,帮助中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奇迹——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

印度斯坦新闻社在文章中称,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使水稻收成大幅上升,挽救了无数生命,是中国的英雄,也是世界的英雄。